粤语歌手推荐联盟

张国荣作为一个乖孩子,曾经过得到底有多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父母如何应对高敏感的孩子?》


01

15年了,真快。

15年前的这一天,张国荣飞身从24楼一跃而下。跳下去之前,他在电话里跟经纪人陈淑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你5分钟之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

 

这个风华绝代的男人,就这样走了。

这之后,再也没有一个演员担得起“绝代风华”四字。

 

他在《阿飞正传》里,带一脸年轻的迷惘颓废旁白道:

有一种小鸟,它生下来就没有脚,一直不停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他在《倩女幽魂》里戴方巾,着青布衣褂,深情唱:

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有泪光。 

他在《东邪西毒》里,一脸沧桑地念叨:

这40多年来,总有些事你不愿再提,或有些人你不愿再见到。

他在《霸王别姬》里含泪望向段小楼,一字一句道:

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是一辈子!

演到入戏处,张国荣哭成泪人。陈凯歌喊停,都劝不住。

 

跟现在的流量小生们不同,那时候的明星光环,都是靠着一个个扎实的作品积攒起来的。

美是真美。

好是真好。

 

02

年轻时候,觉得张国荣浑身上下都写着风流潇洒的字样。

就像这样,举手点烟,再吐出烟圈。洒脱不羁的样子,简直夺人心魄。

 

后来才知道,他才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轻松自在。

他从来说不出后来王菲经典的那句“爱谁谁”。

他甚至乖得不像话。

 

小时候就努力着不给父母添麻烦。

出生时,他第九个哥哥夭折。他的到来被视为不吉利的、讨债的。为此父母还专门将其过继给干妈。

张国荣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作为家中最小、但也最被忽略的那个孩子,他曾这样自述:

我安静得就像空气一样,没有人意识到我的存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抱一抱妈妈。

 

金牌经纪人陈淑芬后来跟张国荣合作了很多年。她对张国荣的第一印象是:很整齐,很爱干净,彬彬有礼,还很独立。

她还说,张国荣太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哪里哪里都妥帖。

也许过早懂事的孩子,都是这样惯于觉察生存环境的细微差别,敏锐地照顾别人的感受吧?

 

为了保护爱人不受伤,张国荣宁愿自己出柜,。

 

为了对得起演员的身份,他勤勤恳恳。

回忆当初拍《霸王别姬》时,陈凯歌就提到过:

“张国荣就是安安静静的一个人,好多事儿早看在眼里,也就不用多说了。他也是极用心尽意的人,抛下香港的一切来北京学戏,踏踏实实就是半年,没有几个演员能够做到,所以我反而得宽他的心,告诉他愿意怎样就怎样。”

 

但凡跟他有过交集的人,无不赞他谦逊、礼貌、暖心。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凤琴,是张国荣的台词老师,她回忆张国荣时甚至直言:张国荣不是一般的艺人,他是艺术家。

 

03

很多人都说,他太完美主义了。

那是什么意思?

 

每个完美主义者的背后,都藏着深重的羞耻感。

那是藏在心底的一种无价值感。

羞耻感重的人,都会抱有一种潜在观念:我天生就有缺陷,本不该被人接受。

在他们自己眼里,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惹人厌弃。

而羞耻感,则来自早年遭受到的创伤。这些创伤包括:

虐待;

严重忽视;置若罔闻;

对孩子的过分贬低与苛责;

威胁抛弃孩子;

让孩子觉得自己碍事,或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

父母把自己的不好境遇怪罪到孩子头上;

过度控制和束缚等。


简言之,丝毫感受不到父母爱与接纳的孩子,都是有创伤的孩子,极容易遭受羞耻感的折磨。

那所谓的“羞耻感”,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屈辱、失败、罪过、自卑和异化的产物。

因为不被父母接纳和爱,于是觉得自己是糟糕的,无价值的。

希望永远不犯错,努力去取悦他人,从而避免更多的羞辱;

,唯独对自己无比苛刻。

 

我想,这就是张国荣曾经日复一日承受着的。

偏偏他所处的位置,难免频繁遭遇各种挫败。

他越红,。

 

最难过的,是2000年,他最后的那场演唱会。

当时,张国荣邀请到了世界时尚大师让·保罗·高缇耶担任服装设计。于是演出中,人们看到的张国荣身穿红裙、长发飘逸、雌雄莫辨。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Top in Passion and Fashion ”(热情与时尚的高质量结合);日本《》评价张国荣是“天生的表演者。”

但在香港本土,媒体的报道内容却成了:张国荣扮女人,一头长发似贞子,衣服破破旧旧。

 

04

陈淑芬后来说,这次演唱会,对张国荣的打击很大。

那是他的告别演唱会,却成为了一个无法洗掉的黑点。

 

当然,他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别的挫败。

 

最后的日子里,张国荣备受抑郁症的折磨。

明知可以求助心理医生,但他却放弃了,因为怕媒体会乱写。

哪怕生命的最后一刻,熟稔他的经纪人在得知他跳楼后,第一反应是,避免被媒体拍到他糟糕的样子,因为“他最气的就是这个”。

 

总觉得若有机会表达,张国荣其实会问这个世界:

 

如果出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伤心的,丑的,有各种需要的和怒气冲天的我,你们会怎么样?

还会爱我吗?

我身上有着所有这些坏毛病。

这是否意味着你们爱的其实不是我,而是我假装出来的一切?

是不是你们真正所爱的,是那个迷人的、成功的、体贴的、懂事的哥哥,而从来就不曾是真正的我?


每一个过得举步维艰的乖孩子,内心其实都有着这样的困惑。


05

我知道,谁也不能说,是那些早年创伤,导致了他最后的结局。

但是,我们又似乎频繁地看到类似这样的好孩子,他们一次次选择了同样的道路。


跟张国荣齐名的陈百强,你们还记得吗?

俩人曾经是非常好的朋友。

张国荣说小时候父母工作都很忙,兄弟姐妹又多,他是一个人跟着佣人长大的。他说:“我姐姐(张绿萍)好美丽,好疼我。”

陈百强当时说的则是,没有人疼他。

 

1992年,陈百强服食过量药物昏迷。在医院躺了17个月后过世,死时35岁。

 

都是活得很累的人。

早年缺席的那份爱,在他们生命里埋下了深刻的孤独的种子。

得不到父母照料的孩子,最开始是生气,后来是抑郁。反复经受着需求不满足的挫败,且不被允许生气,于是就一点点学会了放弃自己的需要,学会迎合外部世界。

这样的孩子,虽然后来成为了成功人士,内心仍然空洞如深渊。


成功只成为了他们用以逃避过去创伤的工具。

他们需要用不断的兴奋、一系列的成就,一大堆的外部的认可,去避免孤寂和无价值感靠近自己,淹没自己。

步步惊心,步步艰辛。

真的,真的太累了。

且总有失败的时候,崩溃来袭,避无可避。

想一想,真心疼。


有人说,起码他们成功了啊?

那为什么不说,如果没有早期的那些困扰,他们可能成功得更久,作品更多?

 

一个健康的孩子,是能够完整体验到他各种情感的。他会允许自己害怕,允许自己愤怒,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不完美——不论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他被人爱还是被人恨。

而养出这样的孩子并不难,你的爱与接纳就够了。

这个爱,不是单纯物质满足。不是你不缺席。而是你发自内心爱这个孩子,愿意蹲下去,看见他,听见他。是你和孩子心和心的链接,交流与同频。是心灵的滋养和灌溉。


父母能够珍视上天安排的这段亲子缘分,珍惜与孩子相伴的短短几年,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在孩子需要离开时给他祝福,这就是对孩子爱的最佳诠释了。


愿天下所有孩子,都是因爱而生。

愿所有人,都不必受哥哥受过的苦。

 

更多有关爱与接纳的文章,请点击:

“你想把妈妈逼死吗?”有种对孩子的“勒索”,伤害一生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那些被吓唬的孩子,长大后都过得不好

▽▽▽



      今日互动话题       

INTERACTIVE TOPIC

说点什么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