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手推荐联盟

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致敬!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蓝色字,即可关注吴江教育。 


2016年省特级教师

吴伟红:做孩子内心的明灯 



现为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吴伟红获得过江苏省优秀辅导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江苏教育研究》杂志也曾把她作为封面人物进行宣传。


1990年8月,吴伟红在当时的黎里第二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并担任班主任。2005年9月,她从小学语文教学转岗心理教育,开始扎根于心理教育这块沃土。


吴伟红认为,心理课是心理老师的主阵地。去年4月,她选择了课题《我能面对生命的变化》,通过描绘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历程,释放恐惧等负面情绪,获得苏州市小学心理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大学黄辛隐教授评价,这是大胆的探索,体现出吴伟红专业心理辅导的功底。除了构建心理核心课程,吴伟红平时还利用双休日组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相互了解、真诚沟通的体验游戏,这不仅让孩子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吴伟红将各种心理教育灵活整合。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小项,出现心思不定、心口不一而自己不觉知的情况,吴伟红重点采用“沙游”办法,对小项做了为期两个多月、共计十次的心理辅导。在小项前四次的辅导中,他呈现出了内心的紧张、恐惧和矛盾纠结,但同时也释放了心中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在第五次和第八次的辅导中,吴伟红采用了“空椅子法”和“感知位置平衡法”,让小项把潜意识里积压的愤怒发泄出来。小项的最后一次呈现出了内心的平静和追求积极人生的力量。


吴伟红曾受邀前往河南新安县为全县中小学的心理老师300多人作《师生有效沟通实用技巧》讲座,受到一致好评。近五年,她先后给苏州市几十所小学的近万名家长、老师作过几十场专题讲座,免费为上百名学生、家长作心理咨询。



严卫林: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严卫林是盛泽第二中学的校长,23年来致力于乡村教育。多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的课堂教学轻车熟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样式、教学风格和科研品牌。


严卫林将课堂变革的目标聚焦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建设上,围绕“为学而教”这条主线,找到教与学的“黄金平衡点”,给予每一个学生真实成长的关怀和帮助,确立“立人为本,为学而教”的教学主张。


多年来,严卫林潜心教学研究,凝成主题式案例教学样式。思品课主题式案例教学即“一例到底”教学,是指思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由某一主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整体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围绕案例进行学习和研讨,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引领课题组教师进行团队攻坚,继而在全区思品教师中全面推开,“主题式案例教学”的研究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该课题被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立项为重点课题。严卫林围绕“主题式案例教学”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多篇文章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在“立人为本,为学而教”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的引领下,在“主题式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中,严卫林的课堂教学逐渐有了恰当的定位,形成了“激情有趣、主题探究、问题诱思、明理导行”的教学风格。


近十年来,严卫林在省级及以上教育类报刊上发表文章五六百篇,、,先后出版个人专著《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教育,我有话要说》、《做一个反思型教师》等,主编了《初中思想品德主题式案例选编与点评》,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名教师等。



谢丽英:做教育的逐梦人 



谢丽英是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务处主任,自1997年从教以来,先后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等职务,曾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百位德育名师”、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市周氏德育奖励金“双十佳”、苏州市名教师等。


谢丽英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发制定了《基础礼仪教程》和《餐厅领班》情景导向课程的标准,主编出版了《基础礼仪教程》和《餐厅领班》两本教材,并在教学中实施。实践证明情景导向课程的实施效果非常好,学生技能扎实,反应灵活,服务意识强,在技能大赛中多人获奖,中级工考工合格率10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谢丽英认为能及时把握情景和情景的变化,以及“灵活、应变、察言、观色”,追求规范之上的灵活,是服务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特质。她原创性地构建了适合酒店服务专业对客服务部分内容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即“关注—应变—提升”情景导向教学模式。


为了密切与企业的关系,谢丽英经常到酒店、旅行社向一线员工、管理人员学习,同时,也会经常带领专业组的老师们一起下企业调研学习。近五年她下企业顶岗实践累计近6个月,服务机关、企业讲座50余场。在苏州市特级教师后备培训班、苏州市职教同题异构课改观摩、宿迁市旅游烹饪专业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次开课;2012年参加江苏省两课评比获示范课第一名,苏州市两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2013年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二等奖。


在情景导向教学模式实施中,谢丽英还致力于情景导向教学策略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创设情境、情境再现、情景分析、情景应变、成果展示、评价延伸的教学策略。如今,情景导向教学模式在苏州市职业学校同类专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徐国荣:用爱和执着书写教育人生 



今年45岁的徐国荣是盛泽实验小学的副校长。25年来,扎根在盛泽实验小学这块教育沃土上,先后获得“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名教师”和“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徐国荣认为要改变农村孩子语文学习生态,首先要让他们热爱阅读。他突破教材作文训练体系,创造了一套适合农村孩子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师生同练笔”。作为学科带头人,徐国荣还肩负起引领身边乡村教师理念蜕变、实践创新的使命。近五年,徐国荣每年都要到盛泽镇外来子弟学校上课作讲座,多次在省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到淮安、宿迁、广西桂林等省内外教育薄弱地区送教。


作为吴江区首届小语改革中心组成员之一,徐国荣提出了“指向言语体验的语文教学”的教学主张。之后,他又提炼了一个基本的课堂操作体系:立足文体特点、聚焦结构特点、关注特色词句三个解读教材的基本角度;根据学情开掘体验点、依据学段定位体验度、同类“例子”统筹安排是定教学内容的三个基本维度;“比较、迁移、唤醒言语体验”教学的三个基本方法;“言语形式 ← 言语内容”体验模式和“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体验模式“言语体验”教学的两个基本模式。


近年来,徐国荣就“指向言语体验的语文教学”主张的相关理论思考,撰写了《阅读教学:应注重言语形式体验的积淀》《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10多篇专题论文,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另外,徐国荣一直是薛法根组块教学研究系列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近几年参与了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基于智慧解放理念下的小学组块教学实践研究》(已结题)、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丝绸文化背景下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国家级课题《关联理论视域下的组块教学研究》。



水菊芳:致力引导教学 注重情感教育



1992年,20岁的水菊芳在家乡青云开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在青云中学任教时,水菊芳领衔的数学组成绩一直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甚至超过部分四星高中的成绩,提高率稳居吴江第一,连续任教10年高三都获得吴江高考数学教学成果优良证书。


从青云到盛泽,20多年来,水菊芳致力于“导引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重导—融情—生本”的教学特色和“导入—设疑—互动—归纳—升华”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概念获得、定理学习、数学解题和数学复习等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开拓、勇于探索,让引导探究成为数学课堂的常态。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15年中,水菊芳尤其注重情感教育,基于学生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自信、自尊、自谦、自持”的品德。水菊芳所带每届高中毕业班升本率都超过90%,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历届班级中的学生多人次被评为江苏省和苏州市“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


近5年来,水菊芳撰写的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有15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其中,《我们不是课堂“神话”的缔造者——对“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我见》不仅在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上发表,。


如今,作为盛泽中学的副校长,除了完成管理方面的工作,水菊芳的课时数与同级同学科教师完全相同,所教班级的高考数学成绩稳居吴江区同类学校前列。近五年,因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科研能力精湛且成果显著,他得到了师生、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也在本地区产生了较大较好的社会反响。



2016年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管建刚:独树一帜教作文


管建刚是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姑苏教育名家——这个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老师,坚守小学作文教学一线18年,用无畏和创新精神,缔造了吴江小学作文教育领域的一座高峰。

管建刚构建了“写作动力系统”,10多年如一日,每周出版一期《班级作文周报》,至今已有700多期。学生作文变“作业”为“投稿”“发表”,从而兴趣大增。依托《班级作文周报》,管建刚逐步构建起了小学生写作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等教学理论。


第一年学生写作、发表,参加“等级评奖”,获评“作文新苗”“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和“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第二年学生写作、发表,参加“积分活动”,积分换“作文童生”“作文秀才”“作文举人”“作文榜眼”“作文探花”和“作文状元”。第三年学生写作、发表,能获得“稿费”,购买“与管老师拥抱合影”“免做回家作业券”“免考单元测试卷”“期末考试加分券”等。


一系列举措使学生渐渐有了“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等文心技巧。一次次实践的成功,让管建刚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他提出了“后作文教学”理论。小学生习作,传统教学是“作前指导”,管建刚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说,后作文教学,还包括让学生在作文中用笔说话,给他们说话的空间。


管建刚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作文200篇的记录,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管大”。一名学生回忆道:“管大说,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课后,管大和我们打成一片,他身上的魔力让我们永远着迷。”


2016年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朱永元:为孩子德育成长“引航”


朱永元是吴江高级中学教师,从教27年来,每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学校行政工作,在教学、教育、教科研各方面,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行行争状元”的工作信念,不断推动学生成长,助力学校发展。


“教师要有实实在在的真本领,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也才能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教学窘境。”朱永元说,为此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本领。,他除了向身边的名师学习,还不断地走出去学,各种交流的机会从不放弃,无论是听课,还是执教,他总是一马当先。为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他还参加了《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江苏省法制集中培训、苏州市特级后备培训。几年中,朱永元参与编写了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学资料,参加了苏州市《名师课堂》节目录制,获省教案比赛一等奖、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


自2008年开始,朱永元在学校德育处工作,从此,每一个学生都成了他的孩子。“一个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可能是其万分之一的经历,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教师要以万分的教育投入,去成就百分之百的希望,这就是教师的良心。”朱永元说。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朱永元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


朱永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和谐发展、人格品位和社会价值全面提升,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重,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几年来,朱永元也先后被评为吴江市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创新教学 “另类”管理


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姑苏教育领军人物、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名校长、,有着31年教龄的他,取得了许多的荣誉。


1985年开始,从最初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师,而后在学校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中慢慢成长为数一数二的中学校长,。


,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离不了教育和教学。2000年开始,、行为诱导为基础的“项目学习”;2009年,他率先在自己的物理课堂中,对“项目学习”展开全方位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创造性地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为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和可行的操作方式,这项工作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


作为校长,、教师自觉、道德召唤、人文关怀”的治校理念,他以自己独到的“另类”的管理方式,在“不完美”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得到全体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学校在定相关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教师工作的具体特点,多一些弹性机制,甚至故意让教师找到一点“空子”钻,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就在这样“下限是弹性的,上限是模糊的”做法下,该校并没有出现教师脱离岗位、影响教学的情况,各科教学水平也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规范性。


2015年,面对一所全新的学校,,不仅积极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相关合理化的建议,还带领学校临时行政班子想方设法,通过文化传承、制度建设、思想引领等方式,促进教师融合和职业适应,稳定学校教育教学。



刘月英:让孩子在特色活动中成长


吴江市“青年岗位能手”、吴江市爱生模范、吴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师德标兵……刘月英是北厍小学副校长,有14年教龄的她,取得了许多的荣誉。


刘月英任教过多所学校,但无论在哪所学校,她都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力求以“生活化”、“体验式”的途径,创新地把学校特色渗透于各项活动中。


刘月英发现学生的课余生活绝大多数被网络、电视占据,便在班级中大力倡导“活力少年”活动,鼓励学生去体验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很多孩子在活动中不仅实现了个性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刘月英还提倡把班级管理权还给学生,通过“小先生岗位”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使他们在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团结协作能力。


北厍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一半多,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于是刘月英策划了“成长储蓄银行”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优秀道德行为存入“储蓄卡”,可到成长超市兑换奖品,且可参评校级以上荣誉。


除了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刘月英还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孩子、关爱孩子。刘月英曾在一村小任教,开学一个多月,她走访了全班学生的家庭,全方位了解了每一个孩子。小峰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缺少家人的关爱与照料,她便每天多带些吃的,“邀请”小峰和自己做伴吃一点。


刘月英对学生无私的爱也唤起了学生对她的爱。学生们总喜欢围着她,不仅请教学习的问题,也倾诉心底的私语。“他们总是慷慨地以最纯真的信任、理解和爱来回报我对他们的付出。能成为一名园丁,是我的幸福。”刘月英说。



李新:用“发现教学”撬动课堂改革


李新是鲈乡实验小学校长,也是中小学高级教师,28年的教学之路上,他获得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十杰教师、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鲈乡实验小学数学学科建设一直走在全区各中小学前列,这同李新重点实践并研究小学数学“发现教学”分不开。“发现教学”顾名思义,即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真切体会数学的本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李新十分注重培育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因此发现问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李新表示,学校对教材中已安排的数学实验积极开发,教材中未安排实验的部分,也要针对一些特定内容创新性地加以开发。通过实验,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上公开课是李新不断锤炼自己教学方法的秘诀。“有了‘公开’这面镜子,你才知道怎么不断地修正、纠正自己,并改正自己。”李新说。近5年,他在全国、省、市、区共上了各类公开课50多次。在2014年12月举行的江苏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会和2015年5月举行的第二届江苏省小学数学特色教学观摩活动中,他分别作专题报告,介绍小学数学“发现教学”的实践研究和理性思考,得到好评。


李新还把发现教学应用到了学校管理上,学校以“发现教育”为抓手,逐步培育具有发现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特别组建了相关课程项目的建设团队,编写具有教材性质的文本材料,如《写字》、《艺缘》等,还形成了学校特有的课程,如《假期课程》、《学之初》课程、“寻找鲈乡”系列课程等。学校每学期还开设40多个社团,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实践边总结。李新用“发现教学”撬动了课堂、学校管理的改革,也让孩子们在“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王晓奕:适性而教关注孩子成长


王晓奕是盛泽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该校的副校长。从教16年,她获得了诸多荣誉,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自从教以来,王晓奕主动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视对学习后进生、品行问题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她通过上门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家长携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王晓奕认真策划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岗位实践”、“手拉手、文明一起走”、“学做生活小达人”等创意实践活动,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多次获得吴江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


王晓奕是名师薛法根的徒弟,也是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中的一名学员,基于“适性”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她提出了“适性而教,母养儿童”的教学主张。她表示,教学中要注重“六大关系”:记性与悟性的统一,知性与智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野性”与雅性的统一,率性与恒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在教学方法上,王晓奕采取三个教学策略:从作品选择到内容取舍,从生命节律到课堂结构,从价值共识到个性表达,实现“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逐渐形成了“自然简约、丰富有效”的教学风格。


近六年以来,王晓奕累计在县市级以上活动中上示范课、研究课23次,并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王晓奕重视对班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坚持在班级中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她的学生在各级语文类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习作在区级以上获奖、发表。


王晓奕还经常积极承担学生社团活动,在不同年级开设“论语”、“小古文”、“文学鉴赏”等社团课程,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开展专题性的语文学习。



邱劲风: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前行


邱劲风是盛泽第一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老师,她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她以此教学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引导学生渴望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邱劲风变革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邱劲风不断尝试探索“问题引发—问题研析—问题解决—问题延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引领学生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使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成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力的“法宝”。


多年来,邱劲风深入研究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不断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苏式课堂”建构实践与研究,在追求“清通简要、明体达用、不教之教、开放致远”的苏式课堂风格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信息技术课专业性比较强,许多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而对实际操作又都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于是邱劲风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学校计算机使用中出现问题,她会让学生先判断哪里出了问题,并放手让他们解决。其他课程需要的PPT等,她也会让学生动手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发展迅速、更新速度较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的知识。邱劲风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不断学习,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有余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竞赛并获奖。


邱劲风在教育上不断耕耘,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吴江市名教师、吴江市“好师徒”、苏州市优秀工会工作者、苏州市“百佳文明职工”。

2016年姑苏教育人才

唐琴:让历史“活”起来 



历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问,它既是最典型的社会科学,也是典型的人文科学。在江苏省特级教师、吴江高级中学副校长唐琴看来,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体现人文关怀,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历史。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唐琴一直努力着让学生的历史作业生动起来。


2001年,唐琴开始探索“‘探究—建构’型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死去活来”的教学观,并提炼出“情境中引导、合作中探究、亲历中建构”的课堂特色,归纳了“真厚活”的教学风格,探索出“进模出模、得‘意’忘‘形’”的教研范式。


唐琴的教学思想曾被收录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另外,还有50多篇教学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


2009年,唐琴更是领衔“唐秦名师工作室”,以时代性价值取向为视角,把历史教育目标置于核心价值观的语境下,实现学术研究的下移、转化和通融,使学生在“做历史”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唐琴说:“传统的讲授和记录方式难免枯燥乏味,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很重要。”

唐琴是江苏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厅“送培送教”、陕师大专家讲师团成员;曾十多次获全国、省、市评优课和各项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5次获高三教学成果优良证书;多次参加省考试院《考试说明》修订工作、主持《江苏教育报》主题专栏。除此以外,一群“唐秦人”,通过“问史”论坛聚焦“价值担当”和“学术追求”,通过编撰《问史》展现研究成果和学术素养,在中国历史教育四大期刊上发布了主题沙龙、专题研讨、课例连载、团队建设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工作室成员在个性化的“成长规划”的推动下,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十年大发展,被省内外学科同行赞誉为“吴江现象”和“唐秦效应”。



姚虎雄:一路探寻“素养的秘密” 




“2009年提出办‘生动·大气’的教育,用来突破学校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专制和功利。”


“‘生动·大气’,我们重点凸显两大核心要义:儿童立场和素养为重,实现教育立场的转移和教育质量的转型。”这就是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生动·大气”的教育理念,而建构一个素养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学校“生动·大气”教育实践的依据和灵魂。


姚虎雄是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姑苏教育领军人才、长三角地区科研标兵,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他崇尚“平等、民主”的教育文化,崇尚“儿童立场”的教育法则和“素养至上”的教育哲学,努力办“生动·大气”的教育。


近年来,姚虎雄依托学校的创新实践,潜心研究素养的形成理论,找到了“素养的秘密”,在国家新一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战略中走在了理论创新的前列。


2009年起,吴江实验小学推进“一师一卷”的考试改革,真正把考试权交给老师,实现教师教学的自明自断和自我完善。以此为引爆点,姚虎雄不断推进学校“素养至上”的课程与教学整体改革,形成了以“学科关键素养”为主线的“核心素养”实践机制和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在学校的管理实践方面,姚虎雄提出了“文化经营”的管理理论,他说:“管理的本质就是关怀人、激励人、成就人,而管理过程就是人本价值的智慧传导。”《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在2013年专门为姚虎雄开设了《文化经营》专栏,《人民教育》2015年多次刊载姚虎雄管理经验的文章,在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娄小明:一个骑车上班的老师




娄小明是盛泽实验小学唯一骑着自行车上班的老师。老师们都劝他说,该换交通工具了,但他只笑笑;孩子们说他环保,他也笑笑。每天,他依然风雨无阻地坚持着骑车上下班。


“不换,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沿路想想问题,更能欣赏一下沿路的风景……”娄小明说,他觉得骑车上下班很快乐。娄小明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他似乎总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有所收获。在教学的二十几年中,娄小明还从学生身上“收获”了不少,一颗纯真的向上的心算得上其中最大的收获。“每当看到孩子们带着微笑进校门,就会感到满满的正能量。”他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对孩子充满了爱心。


一个星期22节课,六个年级的不同备课,这样的工作量在许多人看来,很辛苦,但娄小明却认为这是一种锻炼。“一年就能熟悉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我赚大发了!”这些年,娄小明的课获得了全省、全国的不同奖项,还发表了150多篇论文。他说,孩子是他最大的宝库,有着源源不断的宝物,而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便有所收获。


娄小明很“抠门”,在教育上也是,什么都舍不得扔掉。他搜集了孩子们的优秀作业,建立了专题网页,至今已有九年;他写了13年的论文,已有30篇获省一等奖,还有了自己的专著;他课题做了15年,获得过省特等奖。正是在日积月累中,他把贝壳穿成了项链,把收获的点滴变成了教学的财富。


没有惊天伟业,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甚至磕磕绊绊……娄小明说:“生活中虽然有磨难,但我只求,明天做得好一些。”

2016年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吴江区平望幼儿园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吴江实验小学

吴江区七都中学 

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 

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来源:吴江日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