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手推荐联盟

薛法根:遇见更好的自己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遇见更好的自己

做教育的事,时间一长,就失了新鲜,渐渐淡漠,以致心生厌倦。一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孩子,会让你头疼不已,视作麻烦。然而,这个孩子没有做作业,居然敢来上学,居然脸不红心不跳地坐在课堂里,居然任你批任你责,甚至你冲动地叫他“滚”,他也不曾挪动半步……这不和“UFO”一样,是一个待解之谜吗?假如这么想,你便会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好奇,忍不住去探个究竟;再假如你转化了这个孩子,那么恭喜你,你已发现了教育的一个秘密,你也成了学生成长旅程中的重要他人。这,便是教育研究;这样的教育研究,既可以改变孩子,也可以改变自己,让你遇见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一、寻找一生的“恋人”

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教育生活中令人烦恼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穷于应付,困于无奈,久而久之,就有些麻木了。教育研究,就是把你从麻木中唤醒,正视教育问题,并且在一团乱麻的问题中,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头”,透过问题的乱象看到问题的根源。

你看,语文课“教和不教”几乎没有差别;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的几乎全然不同;语文学得好的,几乎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得累学得苦,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自1988年任教语文,一直在教学中追问这个现代语文的百年难题,直到1997年才从一堆乱麻中发现了一个“线头”:语文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一篇课文所潜藏的语文知识无所不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教师唯恐教得不完整,便沿着课文一路教下来,星星点点的语文知识,多而杂,碎而浅。一节语文课要教的知识点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我借用心理学家米勒的组块原理,即“一个人短时记忆的最大容量为7±2个知识单位”,将若干个知识碎片整合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板块,减少识记的数量,提高识记的质量,以此重组教学内容,教得简要,学得透彻。这,便形成了语文组块教学研究课题。

这个由问题引发的研究课题,一做便是18年。2001年,组块教学从课程与教学论视域出发,致力于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模式的建构,立项为江苏省“十五”青年专项课题;2006年,组块教学基于教育解放理念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变革与课堂结构的调整,立项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2012年,组块教学从语用学关联理论视域出发,致力于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与言语交际课程的建设,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随着研究的逐层深入,组块教学越来越焕发出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其研究价值越来越厚重。“组块教学”,这个和我的名字一样没有美感的概念,不再那么陌生,不再那么土气,渐渐为人熟知,让人津津乐道。

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如遇上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恋人,让你朝思暮想。胡适先生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这样写到:“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她,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她,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她。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访师友。”

的确,有了“组块教学”,我的教育生活中就有了主心骨,再忙再累,也会感到心安,也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即使在最疲劳的时刻,只要和人一谈起语文教学,一聊起组块教学,便会莫名地兴奋起来,整个人充满了精神。看书时,只要在文中发现含有与组块教学有关的概念或思想,那些词句和章节就会从书里面跳出来;有时看一些闲书,也会自觉地与组块教学产生无限的联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魂牵梦萦的教育问题,即便满屋子都是好书,你也不会有读书的冲动,更不会从中有所发现。心里装着一个值得你研究一生的课题,你的人生也会烙上研究的印迹。

 

二、研究的三重境界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研究中生长的是一种实践智慧,将他人的思想和经验移植到自己的课堂里,结出属于自己的实践硕果。1990年,我在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学校整体改革研讨会上,上了一堂作文课。经过精心设计的素描作文《织女塑像》,上得学生鸦雀无声,上得我汗如雨下,糟糕透了。怎样上好素描作文?当时我的身边一无名师指点,二无同伴互助,孤独之时看到东方电视台正在热播《贾老师教作文》。只看了一集,我便在心里拜了贾志敏老师为师,千方百计翻录了三盘《贾老师教作文》的录像带。每天下班回家,就霸占了家中唯一的电视机,看贾老师教作文。我边看边记,将贾老师的上课内容、指导用语、评点技巧,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一节课反复看两三遍,揣摩每一个教学细节,并熟记于心。然后,我就把这节作文课悄悄地搬到自己的班级里上一遍。一开始有些生硬,只顾自己教;慢慢地熟练了,就关注起学生的课堂反应来,越来越觉得贾老师的办法真灵,一用就让学生有了变化,于是心里就有了底气。就这样,我模仿了贾老师的12节素描作文课,渐渐地发现自己在课堂变得像贾老师一样沉稳起来,耳朵也变得灵敏了,听得出学生发言中的语病。

1993年,我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了一节自己设计的素描作文课《奇妙的魔术》,让学生现场看老师表演“白纸变字”的魔术,当堂描述一件事。这节课的实录获得了江苏省“教海探航” “我最满意的一课”征文活动一等奖,我应邀在泰兴的颁奖大会上作公开教学。当时听课的斯霞老师向我翘起了大拇指,录课的老师激动地说:“拍了这么多的录像课,这节课最精彩!”

从模仿起步,是我作文教学研究成功的一个秘诀。事实上,每个人都经历过从模仿到借鉴,进而到创新的研究阶段。别人的先进经验如盛开的玫瑰,移栽到自己的花园里,需要你的创造精神作为土壤,而非依葫芦画瓢,简单模仿只能东施效颦。不善于模仿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是马马虎虎掘出一株玫瑰,把活着的根都砍掉,有时甚至把花枝也折断了,而上面还开着香气扑鼻的花朵呢。这样移过来的玫瑰,没有多久就焉掉了,枯萎了。”用心揣摩别人经验背后的思想与理念,才能领会如此教学的深层用意,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随机应变,创造性地教学。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贾志敏、于永正、庄杏珍等诸多名师大家的教学经验都先后迁移到我的课堂里来。采众人之所长,成自家之特色。如今,我渐成“凊简”的教学风格,得益于对名师教学的模仿与借鉴,更在于自己对教学有了独到的理解,产生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有思想才会让方法得心应手,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同样一段话,同样用朗读,于永正老师教一个孩子连读了八遍,教得风生水起;而另一个老师只教孩子读到第三遍,那个孩子便羞愧得落泪抽泣。研究,最可贵的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句子”。有些人言必引用某某家的思想或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波兰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幽默地打了一个比方:“指望别人给你提供思想,无异于委托别的女人生你的孩子。”

佛家悟道有三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当你步入第三重研究的境界,你便会看到不一般的自己。

 

三、一起来改变世界

教育是一群人才能做成的事业,单打独斗难成教育的大事。要做有价值的课题研究,需要一个团队的研究智慧。如何形成研究团队?乔布斯为时任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团队,只问了一句话:“你想用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群人,一心就能走出一条路,一条语文教学的科学之路,一条改变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一件值得一群人做一辈子的大事。为一大事而来,团队才有持久的凝聚力和不懈的战斗力。组块教学始于1997年,最初是我一个人的执着,留下的仅仅是几个不深不浅的脚印。一群人、一个团队的执着,留下的就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教改之路。

2009年,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组块教学研究所等专业团队,仅核心团队就有30多人。从单篇教学到群文教学,从单学科内容的纵向建构到多学科内容的横向融合,从着力于组块教学方法的运用到着力于联结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致力于教学内容的重组到致力于语文课程的建设,从备课方式的变革到教研方式的转型,进而到语文教师发展的专业转向……都来自于团队的实践智慧。2013年,组块教学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做得成这么多的事,更无法实现如此巨大的改变。我们坚信,组块教学必将带来语文教学的深层变革。一个团队,唯有看到这样的前景,唯有具备这样的胸怀,才能紧紧地抱成一团。

伟大的团队,总能让即使平凡的队员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组块教学团队在共事成事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个的发展平台,提供了一次次的锻炼机遇,成就了每一个人,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伙伴都变得更加优秀。

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作为团队的领衔人,我深知“水涨船高”的道理,也深知“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的哲理。做强自己,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才能更好地引领团队。我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理论建构和实践创造融为一体,不断推陈出新。凡是老师感到难教的课文,我都作为课题来研究,发现并建构适宜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教学设计,发现普适的教学原理,并现场教学展示、讲解示范。每一个教学范例,都力求简单实用,便教利学;每一个教学理念,都力求简洁明了,学以致用,用即有效。由此,我的语文课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借鉴、模仿,被称为最接地气的语文课。

让伙伴变得更加优秀。教学是一种创造,是人的一种内生力量的创造。同是组块教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团队研究的意义在于“求同存异”,保持每个人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在于“成人”。我们期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听得到不同的声音,看得到不同的风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千人一面,不是成为组块教学刻印出来的“模子”。沈玉芬老师从联结性学习出发,建构了自己的“关联教学”理论;王晓奕老师从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提出了“适性教学”主张;徐国荣老师积极践行“言语形式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变得更加优秀而自信。

让更多的人自觉追随。参加语文名师工作室、名师共同体、组块教学研究所等团队的教师,毕竟有限。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加组块教学实践研究,是我们的共同心愿。2004年起,我们在广西桂林象山区建立了组块教学联盟,先后有崇善小学、平山小学、回民小学及宁远小学加入联盟,两百多名语文教师成为团队的研究伙伴;2013年,江阴市成立组块教学研究工作站,有20多位骨干教师组成了新的研究团队;我们还通过网络,吸纳众多的语文教师一起研究、一起实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雪花膏”。2013年,组块教学研究成果集结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现在开始上课》、《做大写的教师》、《薛法根教语文》。真正的团队伙伴,即使从未见面,也会默然于心。


 

儿童阅读课程



一起分享阅读的喜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