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手推荐联盟

不是写给张国荣 我的心是自由的,谁也管不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吕糯米饭”可订阅哦!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边跟朋友聊天,问每一个人,诶,你最喜欢他哪首歌?后来一冲动,干脆就发了一条文字问大家。后台收到很多留言,最多人喜欢的,是《我》《风继续吹》《沉默是金》《共同渡过》等等,每个人喜欢的歌,投射的,都是他的内心吧?至少我在看每一条留言的时候,都在想,这个人会从歌里体会到他的什么故事、哪一段人生?有我没有听过的,比如《路过蜻蜓》,找来听了后,好像就看到一个“我爱你,你并不那么爱我,而我依然奋不顾身地去爱,爱到低到尘埃里”的故事。

不知是不是这样。

伪90后小一说,“哥哥对于我这样的90后真的只是传奇,不能够理解人们加诸在他身上的各种神秘。”(不怕臊到的,可以联想一下一个人高马大风霜汉子脸一看原产地不是西藏就是内蒙的大男人叫“哥哥”的情景。)那我就想试着说说,我们在怀念张国荣的时候,其实是在怀念什么。小谢说是怀念青春,优雅,艺术,一些美好的东西。我觉得,可能不止这些,这些都是美好,包括你看他每一张照片上的眼神,都是如水如星一般,都是很美好的,但是仅仅美好吗?打动我的,仿佛是与这些美好相伴的,更多的矛盾、痛苦和撕裂感。

想说的太多,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说清楚了没有,然而没有关系吧,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张国荣,我们各自怀念各自,就很好。


2013年3月22日,是个星期五,很普通的一天,乏善可陈。晚上翻微博,偶然看到有人po了一张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封面文章标题是:为什么怀念张国荣?

这位博友说她1999年时独自去陌生的国家念书,那时加拿大的华人90%都是香港人。想家的时候,就坐灰狗巴士去多伦多的太古广场,大吃一顿港式饮茶,再买几张港星的CD和电影,不知不觉中买齐了张国荣的所有电影。

我在当时根本想不到,就在一年后,我也去到这个从未计划要去的国家,在太古广场的门店间流连。不为吃港式早茶,Markham新起的早茶个个都比太古不差;亦不为买CD,音乐app多的是,电影呢,youtube若没有,装一个unblock youku,什么都能看。有时是去旁边的Cruyys买画画用的纸笔颜料,有时是去Ones买些西人超市没有的精致小物。来去匆匆,也不怎么逛,只发现了些华裔生意人的小机巧:比如买手机套这种小玩意,如果不刷卡付现金就不用交税。偶尔也会经过广东人开的音像店,扫过那些放在货架上五颜六色、琳琅芜杂的碟片,就会想起那个萍水相逢的博友。

那晚我问她:请问这是哪一期三联?

她很快就回复,我感激她,又略略聊了几句,她说在2001年曾严重失眠过整整一年,每晚都放着张国荣的DVD,在他的台词中迷迷糊糊睡几小时,《纵横四海》大概连续放过三个月。

我那时候也还没体验到,失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只记得她说张国荣是她最爱的明星,看的第一场演唱会也是他的。最后,她说:

"转眼间,都成云烟。"

2013年,是张国荣别去十周年。


我决定去买那本周刊。

23号周六,我值班,从鲁谷坐班车到宣西,在食堂吃了早餐,再溜达着到佟麟阁路口的小报亭,一眼就看到了要买的三联,根本不是想象中那样跑好几个报摊全脱销,像之前那期起底护士长的人物周刊。

上到办公室,时间早,别的同事还未来,就把小音箱调到最大,一首接一首地放,到了Monica就有点high,情不自禁地抓起水杯当做麦,“thanks,thanks,thanks”地跟着甩头摇摆,而一句“谁能代替你地位”还没扭完,办公室的门就被轻轻地推开,领导默默地走了进来,默默地看了我一眼,又默默地走进了里间办公室……夸哒一下,我这台狂野的破留声机顿时就哑了下来。

那一年,因为是十周年,所以有很多人很多声音在怀念。“十年”也成了微博上的热门标签,姚在这个标签下写下的一段话,我至今字字不忘:

“十年前的现在第一次来京,参加研究生面试,因被告知是差额,颇为忐忑。土家族的师兄叶大哥帮安排吃住行,。面试情形全然不记得,回到武汉的早上雨后初晴,阳光灿烂,我进站时肖正在来京面试的火车上。那天愚人节,张国荣逝。不久北京非典爆发,恐被隔离,惴惴数日。”

张国荣逝。

简简单单四个字,让人特别恍惚,就像小时候暑假里读书,读到最后一页见“西游记至此终”,简直要倒在凉席上大恸一场,却又不知悲从何来。可是十年前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难过,那时因非典离校还家,该是4月2号,傍晚,天已黑,我在卧室的梳妆台前取东西,客厅的电视里就传出: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屋子里很安静,新闻的声音就显得格外清晰,一字一句,真真切切。适逢愚人节,我抬头对着镜子嘀咕了一句:这玩笑未免开得有点大。

人间四月芳菲尽,那时还不懂喜欢张国荣。

“黎明不是张国荣。”

说起张国荣,我条件反射想起的,永远是这句台词。出自《满汉全席》,我看的第一部由他主演的电影。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并不出挑,没什么怪力乱神、英雄传奇,讲的就是一个厨子东山再起,轻轻松松的小喜剧而已。而张国荣在里面鬼马精灵,清新跳挞,一点愁苦之色都没有,这形成了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并固执地认为,最原原本本的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后来陆续看了其他的作品,很多人都喜欢用程蝶衣来定义他的一生——“不疯魔不成活”,而我觉得,何宝荣也是他,张扬激烈,脆弱迷离,又执着天真,敢爱敢恨;旭仔更是他,孤傲叛逆,浪荡不羁,漂泊的无脚鸟拒绝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拼命想做自己,最后落地的一刻幡然醒悟,这只鸟其实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我常常觉得,这真是个本色演出的演员。他的初心应该是满汉全席的赵港生那样,最后不得已,就活成了春光乍泄、阿飞正传、霸王别姬,后面的这每一个角色都是他真实的人生。真是令人太息。

黎明不是张国荣。网上有很多张国荣提携、照顾黎明的故事,一些细节透露出张是个非常温暖的人,也有报道说他很大方,热爱朋友,朋友无意提起说喜欢的东西,无论价值多贵,他都会送给对方。这就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人口相传的往事里,总让人体会到相通的意味。

这个人就是老舍先生。“某天,老舍先生去逛隆福寺,得了幅字画,进门就说今天捡了宝贝。陈半丁的画,赠吴祖光的。这时,右派吴祖光在北大荒改造呢。老舍先生说,祖光这些年肯定跟曹雪芹一样举家食粥,要不,他不会把朋友的画散出来。‘这画我存着,等他活着回来,我还他,让他高兴高兴。’”

张国荣在对待这世界、对待他人的心里,也一定是很多的“让他高兴高兴”。

然而这世界的真相总是不能如人愿,你越是想成为的那个人,你越是成为不了;你越是想要的温暖,你越是得不到。如果你不那么坚持,其实也是OK的,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不断地修正自我、扭曲自我、放弃自我,一步一步,一刀一刀,最终和现实达成妥协,也可能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最后面目全非,但中国人的哲学不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么?

当然,也有少数人说“不”,所以人的悲剧往往都是这样发生的吧?只是听到老舍先生那个故事时,说书人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很难过很难过:

“后来……他没等到吴祖光,没等到。”

还要说说宋祖德。早些年,这个人在娱乐圈毒舌,大嘴,总是大放厥词。最让影迷不能接受的是,他拿张国荣来炒作博眼球,一直说张国荣并没有死,而是在五台山出家。

小丑跳梁,大可一笑嗤之。不过,我又想起了另一个人的故事,外子讲述的版本,是这样的:

“六世多情。因为灵童找到晚的缘故,他已经开始明白人间性情,懂得爱的滋味,待皈依佛门,凡心未泯,。可惜,佛祖虽大肚能容,却容不下一个多情的种子。在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的势力斗争中,六世成为他们斗争的因由,反对多情的僧众将六世的故事报告给大清帝康熙,多种因由下,六世被押解进京,途中,经青海塔尔寺,六世离奇亡故。一说信徒不愿看见六世在康熙朝里受罪,悄悄将六世在青海放走,不明下落。”

我第一次听“不明下落”的结局,就觉得格外欣慰。我并没有太喜欢仓央嘉措的诗,对他的爱情故事也不是很感冒,可总记得登上布宫站在六世曾经的起居殿中,在晦暗昏红的氤氲下,仅有几缕阳光从窗格照入,那种被压抑、被禁锢的不旷达、不光明、不自在,让我为这个人疼痛不已,就像童年看西游记,孙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耳鬓别一朵野花在大雪中,不懂为什么也要为他大哭一场。

所以,不自由、不随心的人生,好死真的不如赖活着么?而张国荣,真的死了?没有死?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他的《明月夜》,粤语版本《沉默是金》要红得多,国语版却鲜有人提及,里面有一句歌词说:

“明明是一场空在梦里浮沉,不敢问当年是假是真。”

那就不问是假是真,只要我的心是自由的,谁也管不着。

但愿你的心也是自由的,谁也管不着。

吕糯米饭
一个出自饭香门第的
文艺饭儿青年
尽爱说那些没用的事儿~
微信号:lvnuomifan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