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手推荐联盟

张国荣代表了一个人的高品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01



今天是张国荣的生日。想必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就算你不是真正的荣迷。

 


▲唐唐今天ins发文纪念哥哥


微博,朋友圈,所有的社交网络,都在预期之内上演了为张国荣庆生的狂轰滥炸。一夜之间,社交网络不再充斥那些无聊、低俗的明星八卦,每个人都变得彬彬有理,还带着一丝伤感。

 


看到这一切,我想起柏杨先生说的一句话:


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忍耐,只有俗不可耐。


这似乎让我想通了一件事:人们之所以如此喜欢张国荣的原因。

 

答案很简单啊:第一,人最怕的就是脱队,当每个人都在怀念张国荣,自己当然也不能out。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张国荣代表了一个人的高品位,显得自己很懂。

 

这样的高品位简而言之就是:对美的欣赏度,对时尚和艺术的理解度,对超前爱情观的接受能力,以及对逝去时代的感怀。恰恰,张国荣高度符合以上的指标,他几乎囊括了所有象征“有品位”的特质。

 


在这个热衷于贴标签的时代,张国荣的身上,无形中贴上了许多tag,它涉及电影,艺术,舞台,同性之爱,前卫大胆,帅气,才华等等。

 

而这些是“喜欢陈奕迅”“喜欢刘德华”所难以表达出来的。

 


02


长得靓,又有才华


张国荣的帅,与凡夫俗子口中的帅不一样,那种帅不是唇红齿白的小鲜肉状,不是无聊爱秀人鱼线的猛男体,不是耍耍文艺闹闹气质的装逼犯。他的帅,是《柠檬可乐》里的年轻气盛,是《圣诞快乐》里的搞笑鬼马,是《东邪西毒》里的忧郁孤独,是《春光乍泄》里的脆弱任性,是《阿飞正传》里的敏感不羁,也是《霸王别姬》里的风华绝代。



张国荣的帅,重新定义了“帅”这个字,它是深刻的,百变的,不单单只是五官的极致,而是把可爱,忧郁,软弱,动情全部混搭在一起。

 

再加上他的才华,基本可以说是无敌了。张国荣的声线低沉,厚度很够,听听看他的《这些年来》《我》就能知道他驾驭低音的能力,不只是能达到那个tone调,他的低音是真的能一击致命,戳得你眼泪直掉。



哥哥在电影上的表现力更是惊艳。在早期的电影中,张国荣完全秒杀陈百强,钟保罗,青涩的他带着一种罕见的灵气;在中后期的电影中,即使是大牌云集,巨星与他一比也都要相形见绌,气场直降。



多年前看过的《东邪西毒》,几年后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个总爱把自己埋没在狂沙中的杀手欧阳修。纵其一生,张国荣塑造了太多经典的角色,也造就了很多经典港片。

 


03



时尚破局者


2000年热情演唱会上张国荣的前卫造型和舞台设计如今看来,是无与伦比的,后来其他明星各种大尺度的演唱会造型与他相比都显得很逊。很多东西都是十多年前张国荣就玩过的。但是,热情演唱会当时被港媒呛得很惨,直言“是一场灾难”,看吧,人们总是喜欢贬低自己不理解的东西。



那场走在很前面的演唱会,张国荣是艺术总监,他还让大名鼎鼎的Jean Paul Gautier来设计造型。长发,裙子,浴袍,透视装,这些元素一出来,就模糊了性别,是天使也是魔鬼。



而早在三年前的“跨越97演唱会上,他就穿着高跟鞋演唱《红》,引起了轩然大波。张国荣对时尚有着很深的洞察力,他所理解的时尚不只是那些前卫的造型,最重要的是透过这些造型告诉大家:真实面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上的多种可能。

 



04



勇敢追爱


张国荣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地理,是不懂边界的。其实在唐生之前,张国荣是爱过女生的。在《旧情再热》里,张国荣和毛舜筠一起回忆了曾经的恋爱细节,你会发现,爱对他的重要性,他是那种不能没有爱的人。



他跟唐生的故事已经泛滥大街,在此我也不想多谈两人的同性恋爱长跑。2001年,张国荣和唐生在跑马地被拍到在大街手牵手,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说明哥哥已经最好准备宣示自己对唐生的爱,表明他不care媒体怎么偷拍。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同志运动还很落后,加上一贯见风使舵,不顾分寸的媒体,张国荣此举真的太勇敢。真正爱一个人,就是不顾一切的热情,是性别,年龄都成为不了阻碍的过程,是孤注一掷的勇气。

 



04


巅峰时刻转换跑道


当导演是张国荣最大的梦想,导演梦不只是说说而已。张国荣如果没去世,那一年我们就会看到他筹备了三四年的处女导演长片《偷心》。哥哥是那种有了梦想,就会付诸一切的人。


为了筹备《偷心》,他已经敲定了摄影师,编剧,剪辑师,服装设计包括葛优、斯琴高娃在内的几位主演,直到他去世,电影即将就可以开拍。



其实早在2000年,张国荣就自编自导了一部香港禁烟公益短片《烟飞烟灭》,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短时间内单单凭借极低的预算,集结了香港几位当时很红的明星。



抛开张国荣的导演能力来说,他在事业巅峰转战导演的魄力让人震撼。每次当别人还在紧随他的步伐时,张国荣就又奔赴其他领域,甚至在很久之前,他就曾到美国短暂地学习了一段电影。



在我心里,他就是这样一位幻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他那些超前的构想都是建立在执行力之上,对于心里的梦想,他不是像很多明星把它当作建立人设的工具,而是默默付出了太多。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当时全港炙手可儿的巨星,在《烟飞烟灭》的现场是如何亲力亲为,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镜头设计,灯光效果,场面调度,人物发挥,情节过渡等等,他都时刻追求完美。



05



哥哥=港片至尊宝


想起第84届奥斯卡典礼上,《艺术家》凭借对黑白默片时代的精准复刻揽下最佳影片大奖。电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品,它更像米其林餐厅里的那些食物,标准?有,但并不绝对,多数时候评审的感官决定了一切。

 


《艺术家》描述了默片明星乔治瓦伦丁如何在有声电影时代奄奄一息又绝处逢生。相比故事本身,它黑白片、近乎默片般无台词的形式反而更加戳中人类的恋旧心理。

 

欣赏黑白电影,尤其是默片是存在门槛的,因为它一点也不符合现代观影习惯,譬如剪辑缓慢,表演夸张,镜头单调。品味需要高度,这些弱点在划定界限的同时也绘制了最高点。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电影能够征服奥斯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完美展现了某种good taste。对逝去的世界表示怀念并不都是一种媚俗,相反它需要很强大的理解力,并时刻透露着高贵气息。以谦卑的姿态反抗潮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张国荣作为香港电影辉煌年代的见证人,注定成为港片的注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先想到哥哥再联系到香港电影,就像谈论埃菲尔铁塔就等于在谈论巴黎一样。


在港片衰落的这些年里,他慢慢变成了符号,象征香港电影最优雅的时期;他离开的2003年,《无间道》上映,那是香港电影的分水岭,也是港片最后的骄傲和狂欢。

 


喜欢张国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把对港片的爱投射在他身上,但是哥哥参演过的电影,譬如《纵横四海》、《春光乍泄》、《东成西就》和《枪王》,就足够串联起一部香港电影兴衰史。


就像英国人热爱Burberry风衣,爱的不单是风衣本身,更是因为它背靠的那个充满荣光的时代;喜欢哥哥哪里?一开始可能仅是他的颜,他的歌,但只有这些的“喜欢”太单薄,要厚重,能长久,一定逃不过他所处的年代,而这份时代感最终借由电影这一媒介来传达。



时代变了,香港导演纷纷北上,连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胶片都被数码技术取代了,还有什么是永恒的呢?


有啊,哥哥为我们设置了电影品味的下限,保有一些坚持真的好艰难,亦好值得。所谓的品味,大概就是心甘情愿地做一些“不合时宜”地事吧。在这一刻,我们好像都被写过《昨日的世界》的茨威格附体了,明知哥哥无法重生,那段时光也逆转不来,还是死心塌地辩驳和追忆。

 


 

06


 

王小波说: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这就是我们需要偶像的原因,你需要一个动力,一个支点来摆脱越来越丧的状态,在不那么寂寞的跑道上一边受挫,一边人格分裂下去,去享受几秒钟的澎湃。



哥哥就是这样的存在,他给了我们最佳品味,当然不是说令到你走在多前面,而是说,你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扩大了,改写了对很多事情的定义,或者干脆抛弃定义,拥抱就好。

 

不经历,不接纳,怎么懂这个世界的包罗万象。一个人的品味就像哥哥饰演过的无数性格各异的角色,可以平庸,但绝不可以单调。

 

 

END


tips

...哥哥走的第14年,想他...


“浩瀚烟波里 我怀念 怀念往年”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